<dfn id="fjtzz"></dfn>
當前位置: 首 頁>舌尖故事>國外

為什么萬圣節要吃糖果?

  西方人過萬圣節,家家戶戶都要給孩子們準備好充足的糖果,否則可能就要承受搗蛋鬼的惡作劇。為什么不是蛋糕、南瓜餅,而是糖果呢?為什么小孩子要在萬圣節挨家挨戶地討糖果吃呢?這要從兩千多年前的一個節日說起。
 
 
Photo by Carl Raw on Unsplash


  10月31日,成群的孩子們會涌到大街上,帶著南瓜形狀的籃子和枕套找糖吃。作為萬圣節的代名詞,“不給糖就搗蛋”這一傳統經歷了數百年才演變成今天這個樣子。那么這個節日是怎么變成孩子們獲得免費糖果的機會呢?你可以將其歸咎于異教徒、天主教徒和糖果公司。

  歷史學家們一致認為,凱爾特人慶祝秋收的薩溫節是現代萬圣節的前身。薩溫節是慶祝一年中最后一次收獲的時節,也是迎接冬天到來的節日。薩溫節還是紀念死者的節日。凱爾特人安撫那些依然在世間徘徊的幽靈的方式之一可能就是在自己的門口留下吃食。

  公元1世紀天主教徒入侵愛爾蘭時,開始改造許多異教徒的節日,使其適應他們的宗教。11月1日成了萬靈節,萬靈節前夕被稱為“萬圣節前夜”。這一新節日和凱爾特人原來的節日大不相同,但凱爾特人的許多傳統保留了下來,包括用食物來紀念逝者的行為?;浇掏竭x擇的節日食物被叫作“靈魂蛋糕”,這是一種用昂貴的配料和紅醋栗、藏紅花等調料烤成的小點心。

  基督教徒沒有把“靈魂蛋糕”放在門口供鬼魂享用,而是分發給挨家挨戶乞討的人,這些乞丐承諾為逝者的靈魂禱告,以換取吃食。有時候乞丐們還會穿上紀念圣人的戲服——最初異教徒就是穿上這種服裝來避免被惡靈糾纏。據認為,這一名為“索靈”的儀式為現代的“不給糖就搗蛋”埋下了種子。
 
Photo by Debby Hudson on Unsplash

  在歐洲的節日向美國遷徙時,“索靈”風俗沒有留存下來。在美國,最初的萬圣節慶?;顒邮菫榱思o念歲末的收獲季節,節日食物主要是自制的應季美食,比如焦糖蘋果和什錦堅果。那時候萬圣節沒有靈魂蛋糕,也沒有糖果。

  直到20世紀50年代,“不給糖就搗蛋”才在美國風靡起來。大蕭條和二戰結束后,美國郊區開始繁榮起來,人們想找個由頭樂一樂并結識鄰居。于是,“索靈”的老習俗就復興了,并讓孩子們有借口化裝打扮,在街區游蕩。給“搗蛋鬼”準備的東西通常包括堅果、硬幣和自制的烘焙食品,今天的大多數孩子恐怕都看不上這些東西。

  后來糖果公司把手伸向了這一節日,情況就發生了改變。糖果商已經讓消費者相信,他們需要在圣誕節和復活節吃糖果,于是他們開始尋找一個在秋天營銷糖果的同樣有利可圖的良機?!安唤o糖就搗蛋”的新風俗對他們而言簡直是天賜的好運。制造商縮小了糖果包裝,將一口一個的小糖果獨立包裝,并將其作為萬圣節款待食品來推銷。成年人很慶幸可以買到這么方便的零食而不用再親手烘焙,孩子們喜歡這些糖果的味道,糖果公司也因此大賺特賺。

  時至今日,已經難以想象沒有彩虹糖、巧克力棒和長年備受爭議的玉米糖的萬圣節。但是今年十月,當你捧著一袋或一碗萬圣節糖果大吃的時候,別忘了你原本可能吃的是“靈魂蛋糕”。



瀏覽: 次      



  •   本網站旨在傳播弘揚世界美食文化,文章部份原創外其他故事源于網絡整理。如涉及版權問題及內容不符,請及時拔打0754-88485995與我們聯系更改或刪除!


  • 最新推介
    • 云南高山野生竹筍

        在我國古代,唐詩是一種起源文化的另類代表,在唐詩的鼎盛時期過后便是宋朝的到來,于是便出現了宋詞,當然宋詞的出現是在唐詩的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但是宋詞卻又發展出了一種屬于自己的獨特韻味?! 〔⑶以谒卧~中會出現筍的身影,尤其是在南宋詩歌中會經常性出現,可以說是宋代詩詞詩歌的一種創新變革,同時也反映出宋代詩人跟唐代詩人創作心理變化的不同以及心態的變化。 ...

    • 吃了那么多年永和豆漿,你卻不知道“永和”在哪?

      說起臺灣小吃,你想到的是什么?炸雞排,芋圓,還是……永和豆漿?  雖然聽起來沒有前兩者那么誘人,但對于大陸吃貨來說,永和豆漿無疑是最熟悉的臺灣小吃之一。豆漿油條,蛋餅飯團,都是很多人習以為常的工作日早餐。   臺灣永和豆漿店里的小吃  前段時間,我們去了臺灣,想嘗嘗當地的永和豆漿,吃起來跟大陸是不是一樣。沒想到,竟然扯出永和豆漿的一系列身世秘密——  “永...

    產品推薦

    Contact US

    聯系我們

    ADD

    中國·廣東

    15362309995 0754-82553777

    地址:中國 · 汕頭

    日本一卡二卡新区乱码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