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會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是生產麻糬以及各種糕點,旗下擁有皇族、臺灣麻糬主題館、半山甜園以及HuLa Mo Chocolate四大品牌。關于家會香的麻糬也有這樣一段故事。
1985年,黃志明先生與夫人開始創業,次年成立家會香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他們起初是以肉品制造業起家,每日辛勤的奔走于各式雜貨鋪以及賣場,雖小有成就但在經營約5年之后因眾多的肉品牌加上市場需求的萎縮,黃先生便積極尋求轉業的機會,恰巧,一位日本友人來訪并送上一盒當時日本正開始風行的麻糬禮盒,董事長一嘗之下對于可常溫保存卻柔軟美味的日式麻糬大為驚艷,便立即與日本友人一同返日以了解日本麻糬市場以及制造技術,深思熟慮后他們毅然進行產業轉型,向日本虛心從頭開始學習麻糬的制造技術并且立志要將日本的麻糬文化及技術融合臺灣的傳統麻糬精神,發揚光大并銷往全世界。1992年,家會香食品引進的第一臺日式麻糬專制機器,臺灣的麻糬制造業也就從傳統的手捏方式發展成機械化專業化生產。
產品研制成功,那小小麻糬如何從臺灣邁向國際呢?創業初期,黃先生常參與各類海外展覽推廣臺灣麻糬,但當時香軟的麻糬對歐美地區消費者來講是非常陌生的,連邀請試吃都卻步。正好,在展館內的其他歐美廠商邀請黃先生試吃巧克力雪糕,一口咬下后他靈光乍現的想到既然冰淇淋能以巧克力包覆,麻糬有何不可?參展回公司后立即著手改造現有產品,縮小體積并包入棉花糖、新鮮果醬,再淋上巧克力,并命名為“臺灣優荳”,英文叫做Taiwan Choco Ball,這項創新嘗試就這么帶領著家會香食品立足臺灣,把麻糬推廣到全世界了!
在日本考察過程中,黃先生也學到日本食品制造業的概念,「OTOP」,也就是一城鎮一特產,走到日本各地都會發現根據當地農產品所制作的限定款食品,因此他大力支持臺灣政府在提倡觀光產業上的食品特產計劃。家會香食品不僅為各地農會研發創新超過50種觀光特產,更堅持廠內的食品原料使用臺灣在地的農產品。2010年,應經濟部工業局以及工業研究院邀請,家會香食品成立臺灣第一家以麻糬為主題的臺灣麻糬主題觀光工廠,現已成為臺灣觀光勝地,與觀光產業的結合也使得家會香食品逐漸擴大市場規模與市占率。
如今家會香食品的足跡遍布東南亞、東北亞、歐洲、美洲以及大洋洲等42個國家并且持續成長中,這背后的成功與他們的兢兢業業、創新和感恩之心密不可分。
本網站旨在傳播弘揚世界美食文化,文章部份原創外其他故事源于網絡整理。如涉及版權問題及內容不符,請及時拔打0754-88485995與我們聯系更改或刪除! |
在我國古代,唐詩是一種起源文化的另類代表,在唐詩的鼎盛時期過后便是宋朝的到來,于是便出現了宋詞,當然宋詞的出現是在唐詩的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但是宋詞卻又發展出了一種屬于自己的獨特韻味?! 〔⑶以谒卧~中會出現筍的身影,尤其是在南宋詩歌中會經常性出現,可以說是宋代詩詞詩歌的一種創新變革,同時也反映出宋代詩人跟唐代詩人創作心理變化的不同以及心態的變化。 ...
說起臺灣小吃,你想到的是什么?炸雞排,芋圓,還是……永和豆漿? 雖然聽起來沒有前兩者那么誘人,但對于大陸吃貨來說,永和豆漿無疑是最熟悉的臺灣小吃之一。豆漿油條,蛋餅飯團,都是很多人習以為常的工作日早餐。 臺灣永和豆漿店里的小吃 前段時間,我們去了臺灣,想嘗嘗當地的永和豆漿,吃起來跟大陸是不是一樣。沒想到,竟然扯出永和豆漿的一系列身世秘密—— “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