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脯源于新加坡,1928年傳入我國廣東,1936年廣東汕頭陳應林、鄭漢欽、朱木乾,懷著滿腔熱情,他們義結金蘭,北上上海開始創業拼搏,其中朱木乾在上海華南酒家打工,專門做肉脯、醬肉。當時的上海肉價低,肉脯也很暢銷,覺得在上海打工工資太低的三人一合計,覺得這生意有利可圖,于是他們借了 100大洋啟動資金,在上海黃浦區開了間一爿豬肉脯作坊,為表示三人同心立業,該作坊定名為三友美味食品。剛開始生意還不錯,但是一年以后抗戰全面爆發,上海淪陷,物價上漲加上原料供應緊張,經常無生產原料,讓這家小作坊難以維持生計,三兄弟微薄的收入遠遠不能養家糊口。1936年,三兄弟商量決定離開上海,乘坐小木船沿江而上,尋找發展事業的基地。
本網站旨在傳播弘揚世界美食文化,文章部份原創外其他故事源于網絡整理。如涉及版權問題及內容不符,請及時拔打0754-88485995與我們聯系更改或刪除! |
在我國古代,唐詩是一種起源文化的另類代表,在唐詩的鼎盛時期過后便是宋朝的到來,于是便出現了宋詞,當然宋詞的出現是在唐詩的基礎上而發展起來的,但是宋詞卻又發展出了一種屬于自己的獨特韻味?! 〔⑶以谒卧~中會出現筍的身影,尤其是在南宋詩歌中會經常性出現,可以說是宋代詩詞詩歌的一種創新變革,同時也反映出宋代詩人跟唐代詩人創作心理變化的不同以及心態的變化。 ...
說起臺灣小吃,你想到的是什么?炸雞排,芋圓,還是……永和豆漿? 雖然聽起來沒有前兩者那么誘人,但對于大陸吃貨來說,永和豆漿無疑是最熟悉的臺灣小吃之一。豆漿油條,蛋餅飯團,都是很多人習以為常的工作日早餐。 臺灣永和豆漿店里的小吃 前段時間,我們去了臺灣,想嘗嘗當地的永和豆漿,吃起來跟大陸是不是一樣。沒想到,竟然扯出永和豆漿的一系列身世秘密—— “永...